“听说了吗?侯博士得到集团科技大奖了。”
“真厉害啊,不愧是女中豪杰!”
4月的泉城,繁花似锦,在公海彩船集团总部办公大楼,公海彩船首席专家、日照公司科技质量中心冷轧产品研究所所长侯晓英被授予“公海彩船集团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这一殊荣。
手捧奖杯与奖金,侯晓英激动万分,“这不是给我自己的奖项,这是给我们冷轧团队的至高荣誉。”
梦开始的地方
1982年,侯晓英出生在山西阳泉。小时候的侯晓英非常活泼好动,是十里八乡的“孩子王”。“当时学习成绩一般,老师和我父母说,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回忆起往事,侯晓英满面笑容。
父亲并没有因为贪玩的事情去责骂她,反而开诚布公地和侯晓英谈心,“闺女,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好好学习是为了将来能够选择你想要的人生,无论读到啥程度爸爸都供你。”父亲的话让她幡然醒悟,高中毕业后她考入了沈阳理工大学,主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其实我不想选这个专业,我一直想学医,这个专业几乎没有女生选择。”侯晓英说,“还是父亲给我做工作,告诉我,不是爱一行才干一行,是干一行才爱一行。”
父亲的话坚定了侯晓英的选择。本科毕业后她选择继续深造,并被东北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顺利录取,进行硕博连读。“考研时的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奔着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领衔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去的,这是我们这个专业的最高殿堂,幸运的是我被录取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侯晓英感慨万千。“其实大三下半学期,我才决定考研,只有9个月的准备时间,当时为了备考我每天只睡5个小时。”
研究生阶段的侯晓英,在导师的带领下,开始系统梳理自己的知识系统,并逐步明确了主要研究方向。
“硕士2年、博士3年,我们那一批一共毕业了3个人。我也是在求学中逐渐明确了要和钢铁打一辈子交道。”开始接触到钢铁研发前沿技术的侯晓英,对专业也是越来越感兴趣,“干一行就得爱一行,从这时候我就立志要干出个样来。”
成长,逐步成为行家里手
2012年7月,博士毕业后的侯晓英来到公海彩船,在当时的莱钢技术中心工作。从学校来到企业,侯晓英很快适应了高强度的工作。理论与实践需要相互印证,跑现场就成为家常便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勤向师傅请教,来到企业的侯晓英迅速成长。
在中厚板厂、型钢厂都实习过的她,魂牵梦绕的却是冷轧汽车用钢。“刚来公海彩船的时候,咱的产品还比较单一,和我所学的专业不是非常契合,所以当我听到建设日照精品基地,而且肯定有冷轧汽车钢时,我高兴得都跳了起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侯晓英仍然带着兴奋。
2016年5月,侯晓英来到日照公司,终于圆梦的她恨不能一天24小时泡在现场。从荒芜海滩到现代化钢城,侯晓英见证了日照公司的建设历程。“梦想终于实现,抱负终于可以施展,再苦再累都愿意。”侯晓英说。
投身于日照公司这座现代化钢铁制造“梦工厂”,侯晓英更忙了。她每天穿梭在产线,甚至连打理头发的时间都没有,一狠心剪掉留了二十多年的长发。后来说起这事,侯晓英和大家开玩笑:“好像头发剪了,运气来了,各项研发成果都是剪头发后才有的”。其实大家都知道,侯晓英说的运气是她的努力得来的。
熟悉侯晓英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笔记本,里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日照公司的产品和设备参数,下一步的重点研究方向也记录在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把握钢铁前沿的研究方向。”侯晓英说。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乘用车制造用冷轧高强钢在公海彩船属于从“0”做起的高端产品,在省内也属空白,为了针对性解决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争做冷轧汽车用高强钢材料研发领域的先行者,侯晓英带领团队成员刻苦攻关。
白天在实验室和同事们做模拟实验,晚上回家就对着电脑梳理问题,有时候一抬头已经凌晨两三点。经过不断努力,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8年4月19日,冷轧2号连退线热试成功。第一支冷轧钢卷在日照公司下线。“安装、调试、试制,我们整个团队全程跟着,看到第一支钢卷出来就和见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侯晓英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整个冷轧产线开始摁下了“快进键”,研发逐步提速。
2019年3月28日,1500MPa级热成型钢冷轧产品冲压一次合格,产品性能良好,冷轧产品研发水平达到新高度。
2020年3月26日,首个冷轧耐候产品SR450NQ-HD在冷轧连退1号线试制成功,冷轧品种钢研究迈出坚实一步,为下一步该品种的的批量生产和稳定供货打下良好基础。
2021年11月,0.7毫米超薄规格产品马氏体钢实现批量生产,提高了高等级汽车板的市场竞争力,是加快产品结构转型的又一新成果。
2022年7月,首次调试生产的冷轧汽车用增强成形性双相钢CR330/590DH成功下线,成分、性能、尺寸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标志着冷轧汽车双相钢产品登上新的台阶。
2022年12月,成功试制冷轧低合金高强钢HC500LA,并实现首单交付,实现了冷轧低合金高强钢260MPa—500MPa全系列产品研发。
2023年2月,1200MPa级马氏体超高强钢成功下线,并交付客户,为抢占汽车钢市场奠定基础;镀锌产线下线780MPa级双相高强钢HC440/780DHD+Z,成功实现首单交付,挑战了镀锌产线极限,填补省内行业产品空白。
……
截至目前,侯晓英带领团队共主持完成热成形钢、双相钢、Q&P钢、BH钢、马氏体钢、增强增塑性DH钢等冷轧汽车用八大系列、共计47个钢种的开发及推广。产品已通过长城、奇瑞、长安等5家主机厂、43个牌号材料认证。
乘用车制造用冷轧高强钢实现了日照公司从“0”到“1”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山东省内乘用车制造用冷轧高强钢产品的产业化供给空白。其中,定制化冷轧双相钢的生产技术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高强韧汽车用钢的关键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不唯上,只唯实
新产品密集研发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试制,但如果不按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试制出来的就是废钢。为了避免损失,侯晓英选择了最有难度的实单试制。实单试制来源于坚定的信心,这份信心缘自她在脑海中、实验室里的无数次演练,缘自她对每一个钢种的胸有成竹。
DP780+Z是镀锌产线设计能力中最高强度级别产品。2019年8月,日照公司进入双相钢DP780+Z的调试阶段,侯晓英带领团队在历经11个月的市场调研和查阅资料基础上,先后做了几十次试验确定的最终试制工艺方案,却被德国西马克技术服务专家提出质疑。怎么办?是坚持自己的意见还是听从外方专家的意见?侯晓英表示,既然双方都非常“坚持”,那中方团队和外方团队就进行一场PK对决,以各自方案分别调试一次。外方专家的试制方案失败后,所有目光都聚集到侯晓英的试制方案上。她带领团队在现场跟踪到深夜,当试制出的钢卷取样在实验室得到符合要求的检测数据时,外方专家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2020年,日照公司研发DP780连退产品,侯晓英和团队花费了整整半年时间,反复构想工艺试制方案,做了几十次实验和几十次工艺调整,为了让技术研发更好地与市场接轨,他们多次找汽车主机厂进行产品试用。磨破嘴、跑断腿、熬红眼,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使侯晓英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发作起来疼痛难忍,她却总是挥挥手说:“没事,咱年轻。”同年12月,在以“汽车智造 产链协同”为主题的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侯晓英代表日照公司作了《相融共进 同心共赢 共建智能高效汽车产业生态圈》的主旨演讲。她的现场表现令专家拍手称赞,也把日照公司在冷轧汽车钢方面的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近年来,侯晓英带领团队先后承担16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参与46项创新项目。其中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超高强韧汽车用钢的关键制造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已被省科技厅验收,综合绩效评价意见为“优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近三年,实现累计供货16.636万吨,实现相关钢种产品销售收入8.114亿元,产生利润7780余万元。
“总是有人问我,科研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就是不厌其烦踏踏实实地去实践,不要害怕失败,要动真碰硬,解决实际难题。”侯晓英说。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服务山东省及国内外汽车产业链、推动“山东制造”向“山东质造”转变,“销产研学用”协同推进,有效带动日照公司冷轧高强钢材料领域应用技术的进步及产值增长,这是埋藏在侯晓英心底的愿望。
她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截至目前,已成功获批“山东省新能源汽车用钢研发工程实验室”,与中汽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联合建立和运作“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与哈工大联合建立和运作“管件先进成形技术联合实验室”,多个重点实验室的设立有力地推动了日照公司科研水平的进步。
侯晓英带领的团队被命名为“2019-2020年度省属企业青年文明号”,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业、协作、创优、奉献”的精神理念。她本人共被授权21项国家发明专利;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4篇,15篇被SCI和EI收录。
“把自己活成一道光,自信坦荡,光芒万丈。”这是侯晓英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方式。当遇到烦心事时,她会选择用运动的方式解压。“我喜欢沿着海岸线跑步,迎面吹着海风,享受自由的感觉。”侯晓英笑着说。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像影子追着光梦游。”这是侯晓英很喜欢的歌曲《追光者》中的一句歌词。“追逐生命中的那道光,人生会非常精彩。”侯晓英是一位攀登者,不断攀登着科研的高峰。如今,她正带领着千锤百炼的精英团队,向着下一个高峰进发。(孟 豹 杨位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