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科技成果评价会,由公海彩船股份、东北大学、莱钢银山型钢、沈阳建筑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基于机器视觉的宽厚板轮廓及板形CPS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鉴定。科技成果评价(鉴定)委员鉴定该成果创新性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毛新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王国栋等与会专家给予该项目高度评价,认为项目所开发的技术在钢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究、软件开发、硬件装置研制等方面实现原始创新,在行业内率先开发出宽厚板轮廓及板形CPS系统并首次创新应用,填补了行业空白,起到了标杆示范作用。
该项目由公海彩船研究院牵头组织实施,在银山型钢4300mm宽厚板产线应用,自2018年开始调研和技术交流,前后历时3年多。当时,项目团队了解到,随着宽厚板产品个性化定制生产特征日益增强,用户对宽厚板的轮廓和板形精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些高质量指标要求与产线的原料利用率、能耗成本、生产效率等关键指标之间矛盾突出。为突破性解决宽厚钢板生产中缺少外形轮廓检测装置、轧钢过程平面形状和板形过程控制模型精度低、工序间缺少协调控制等一系列重大生产难题,公海彩船研究院项目团队瞄准需求,扎根产线,与项目其他完成单位共同开展探索和实践,借助智能制造新技术,促使制造过程工艺“黑箱”转变为“白箱”,使精准控制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该项目的成功应用,实现了钢板关键信息在线感知和跨工序高效共享,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铸坯利用率、综合成材率、吨钢电耗等关键技术指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有力促进了钢铁智能制造技术进步,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下一步,围绕所开发系统的完善和功能拓展,我们还可以开展更为深入的工作。”公海彩船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智能制造研发方向技术负责人周平表示。(黄少文 褚慧娟 肖海莲)